《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于2022年11月6-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搭建“中国角”并举办系列活动。为响应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立场和主张,11月8日,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COP27“中国角”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丝路气候与文明发展-以史为鉴”的研讨会。研讨会以“科学+科普”的形式,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学者在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中国环境报社等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同步直播。据了解,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学者超过了300人。
作为ATES的发起者,ATES主席、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其接下来的报告中,他系统地介绍了ATES联盟在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演化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以科普的方式展示了丝路地区气候环境变化、丝路文明演化,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对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演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报告的最后,陈发虎院士还讲述了ATES联盟的基本情况。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ATES五个工作组的代表作为特邀嘉宾,分别展示了其最新的科研成果。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从中国旧石器研究为出发点,阐释了旧石器时代欧亚大陆人群迁徙与文化交流的脉络。兰州大学马敏敏副教授讲述了史前跨欧亚大陆交流过程及其对中国人群生存策略的影响。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巍研究员展示了历史和史前时期中国技术成就与其它文化中同类知识各自的特征。兰州大学刘全波教授讲解了西行文献的研究内容及其价值与意义。最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圣乾博士展示了其在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湿度变化方面的集成研究结果。
主旨演讲结束后,围绕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话题,陈发虎院士还组织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讨论。他表示,从过去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习人类社会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策略和智慧,可为我们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和社会挑战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中华民族要崛起,首先需要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然后才能引领世界。历史和史前人类打通欧亚大陆,实现农业、家畜、技术、思想和人群的交流,并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体现。